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衝浪小常識12]衝浪運動中上肢有氧耐力重要嗎?

筆者: 體能訓練師 /海洋科學家愛寶


划水為衝浪主要在海上的移動方式,浪人在海上時刻在划水,

不論是划出白泡區,或是找浪時划往浪頭,

浪況適中的話玩家在海裡划個23小時,還算是小事,

又或是選手們在競賽場上保持153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的划水,

以維持在浪頭與優先權。

直觀的來看上肢耐力在衝浪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簡單的來說,

浪好的時候想要衝得更久,更快回到浪頭,上肢耐力應該是重要的。

 

那科學研究的結果怎麼說呢?



我們來看看男性休閒玩家(n = 47)與競技選手(n = 15)上肢耐力的差異。

受試者的條件

競技選手: World Qualifying Series 或是 World Championship Tour

年齡 26.50 ± 5.28 

衝浪經驗 18.86 ± 5.46 

衝浪頻率 13.23 ± 4.54 每周小時

陸上訓練時數 4.5 ± 2.35 每周小時

休閒玩家:至少一年衝浪經驗,沒有參與過比當地俱樂部舉辦更高等級的賽事。

年齡 26.73 ± 4.68

衝浪經驗 13.22 ± 6.93 

衝浪頻率 7.56 ± 4.91 每周小時

陸上訓練時數 2.57 ± 2.93 每周小時

 

其中耐力可以再細分為長時間的有氧耐力短時間的無氧耐力


這篇先專注長時間的有氧能力

 

科學家將短板安裝在游泳划水功率機上模擬衝浪時的划水,逐間增加強度直到無法繼續,並以儀器測量各項數值,包括:

攝氧峰值 (ml×kg-1×min-1)

呼吸交換率

血乳酸濃度(mmol)

心率(b×min-1)

最大心率百分比(%)

有氧動能(W)

 

根據分析結果(如下表)



其中只有血乳酸濃度在休閒與競技選手沒有顯著差異

呼吸交換率: 競技選手低於休閒玩家,

在其他各項數值上競技選手均高於休閒玩家。

 

根據這篇的結果,顯然競技選手有更好的上肢有氧能力,

競技選手可以利用更接近最大心率的能力進行划水,

並且有更大的有氧動能輸出。

作者推測競技選手有更好的上肢有氧能力的原因可能如下:

(1) 適應比賽與海上訓練的強度而展現出更佳的上肢有氧能力

(2) 為了適應比賽強度,增加陸地訓練以符合需求

 

此外本篇作者進一步把這些有氧能力的數值與競技選手的排名進行分析,

發現有氧能力的高低排名沒有顯著的關係,

這點與衝浪比賽計分的邏輯相符,

分數由衝浪騎乘時的好壞決定,而非划水的距離或是速度來計分。

 

總結以上,如果你想要成為一位國際級的衝浪選手,

雖然上肢有氧耐力與排名沒有關係,但是上肢有氧耐力還是要有一定水平。

此外能否更快的划至浪頭下浪,與觀浪、越浪與划水技術等因素也有關係。

單一個指標不足以代表全部,但我們可以拆解加強,然後統合進步。

 

科學研究因為研究條件的限制,無法一體適用

以這篇為例:

不同族群不能類比,男性的結果不同於女性,

划水機實驗的結果是否能真正模擬海上時的划水情境

當地浪況可能影響浪人有氧能力的水平等

 

不同條件下的研究會有不同的結果。

研究結果帶給我們靈感與概念,

結合經驗與更多研究來幫助我們提升衝浪的表現。

研究結果不是絕對,關於這篇你有甚麼想法

快點跟我們分享你的經驗

你覺得上肢的有氧能力重要嗎?

 

參考文獻:

Furness JW, Hing WA, Sheppard JM, Newcomer SC, Schram BL, Climstein M. Physiological Profile of Male Competitive and Recreational Surfers. J Strength Cond Res. 2018 Feb;32:372-378.



👉想要了解其他新資訊,歡迎追蹤 
👉IG:  greatsurfer_tw
👉FB:  大浪人訓練基地

👉Blog:  http://surfingsportspt.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